2020年3月1日 星期日

從匯豐、公用股看到的迷思

  在上一個星期,環球股市都出現驚心動魄的一幕,美股自高位29000水平,在短短一星期90度急挫至24000水平、其他各地股市每日以3-4%下跌、而內地及香港則較冷靜,下跌2-3%不等。在新型肺炎在全球蔓延下,各地股市作出了猛烈反應。持貨重而心理壓力重者,最好減持至可接受水平,不知這種恐慌要維持多久。投資者最好作長期抗戰的打算,檢討一下持股思路,哪些真是相信其前景,符不符合你持股目的,大跌市下也是整頓組合及倉位的好機會。

  最近留意到一些「散戶愛股」被熱烈討論,如匯豐、煤氣、中電等,三隻股票都下跌了。特別是匯豐,跌至52週低。即時見很多人在討論其投資價值。支持者言及目前息率7里多實屬吸引,而且一萬多億港元市值實屬穩陣大隻,股價亦算很低殘了,買入值搏率高,可坐著收7里息,即使股價下跌,空間也不太多,股價總會有機會上升的。反對者認為銀行業乃百業之母,環球經濟衰退勢必衝擊匯豐的盈利能力。而且,環球放水低息對主以息差收入的銀行更是結構上的不利,有沒有新型肺炎,銀行業難做是鐵一股的事實。而且匯豐有一半盈利在香港,經歷往年社會事件後,盈利大受打擊,在剛剛宣佈的全年業績已見第四季不但倒退,更要由賺轉蝕(有商譽減值因素),這還未反映新型肺炎的影響,盈利前景難見得好。對散戶而言,匯豐兩年將不回購,但保持派息,但息會從股價扣除,結果是「賺息蝕價」云云。兩方就匯豐是否值得投資作討論。

  當然兩方所講是事實,但亦不代表「事實」永遠不變,投資會因環境轉變而動態運作,我們的投資理念也要動態,不能總是認死理不變,要因時制宜。同時亦要清楚持股的定位,要增長或是收息?每位投資者買入股票必定有其理念,要為自己的決定負責。個人認為簡單一點,只要你買入該股票所信奉的理念或道理沒有崩潰,就繼續你的決定。例如買入匯豐已知在股價上無甚表現,只是貪收高息,若未有跡象顯示會大減派息,你就拿著,不要受到股價升跌影響。老實說你只管收息,股價升至100元也未必放,又何必傭人自擾留意股價?事實上很多股民不太懂看業績。可是,你要為你的決定負責,股價跌跌不休時就不要說東道西了。另一方面,圖增長就不要買匯豐,買騰訊、阿里、美團這些才對,但同時你又承受增長減慢估值下調的風險,當然股息也是沒有的。

  同樣,香港公用股一向以來是穩陣之選,對這些公用股「穩陣」的期望一向很高。如中電、煤氣、港鐵,收息一族最愛,認為是硬性需求,無論經濟幾差都要用電用煤氣、搭鐵。於是他們一向都是資金避難所,立於不敗之地。可是,事實真是這樣嗎?

  香港公用股普遍估值不低,大約15-27市盈率,如煤氣最高時有30多倍,意味其年增長也要有約30%。可是,投資者都知道他們增長不高,高期望、高估值便來自於「穩定地賺取穩定利潤」這方面。過往香港常被稱為「福地」,經濟上,背靠中國這個龐大而與國際未太接軌經濟腹地,使香港成為中國的經濟窗口,吸引了大量資金、技術和人才;法律上香港行普通法系,使投資者對於財產保護及投資便利方面有信心;在香港的人民一向是務實而勤奮。加上相對於世界其他地區,香港既沒有地震也沒有火山之類的巨型大災。這一切組成了超穩定系統下的元件,使香港這「福地」極盡繁榮富裕,金融、基建、醫療、教育等均為世界一線水平,使得公用股如中電、煤氣、港鐵極理想的生存及運營環境。就如很多人所說,無論經濟幾差都要用電、用煤氣/搭鐵,在「無得輸」下的高期望、高估值就比較合理。

  可是事到如今,經過一系列社會事件,這個超穩定系統已經破壞,社會動盪分裂,高估值神話幻滅。在發展上,這些公用股都知道在港業務已沒有什麼重塑及發展空間,紛紛向外求發展。然而,他們的業務在港基本獨市,或受政府政策保障利潤,盈利能力理想。但「人離鄉賤」,在大陸/外國就不太理想。如煤氣在內地業務純利率就比香港業務低得多。中電澳洲項目受到政府控制價格,利潤大受影響下要商譽減值而發盈警(全球化逆流令較限制外國公司盈利能力,以保障本國企業)。觀乎特朗普推貿易戰,表標誌著全球化逆流不是一天半天的了。話說回頭,本港公用股正因香港市場細,本地業務已到樽頸,為分散風險而不得不「走出去」,但外地業務增長及盈利能力、穩定性又不算理想,陷入兩難之局。

  當然,公用股還會增長,但在「內外交困」下不再明顯。故此,公用股將面臨增長減慢及估值下調風險,對股價或形成壓力。放細緻上,煤氣公司這類股票更需要有一定增長,因派紅股會不斷攤薄每股盈利,增速不能抵消攤薄效應,會影響估值及股價計算,更甚者短期內不再派發紅股及不維持派息水平。如是者對投資者衝擊巨大。本文在此無意推薦任何決定,公用股本質上絕對優質,但估值及股價水平目前仍相當高,有回調可能,以穩陣收息者必需了解及做好心理準備。

  增長?純收息?你的買入初心為何?對「穩陣」收息及投資的標的有足夠認識嗎?有足夠信心繼續持有?

2020年2月16日 星期日

黑天鵝

  港股在2019年經歷急升3000點後,迎來了「過山車」,由26000點水平升至29000再急跌至26100水平。實在太刺激。本來以為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簽好後,終有好日子,怎知殺來「黑天鵝」新型肺炎。不論本地股,甚至一眾中資股,如阿里、內房、甚至最強勢的物管都有大幅回落。一時風聲鶴淚,股市拋售湧現,要錢不要貨。

  我的組合當時也經歷重挫,如3319雅生活由30多元跌至26元,2588中銀航空在70元水平爭持,1883中信電訊一如以往不爭氣,813世荗房在高位配股和疫情影響下亦自由落體,當時有感君子不立危牆,少蝕取回現金再打算。總的來說,除了1833平安好醫生竟逆市破頂至70多元,其他都大傷元氣,只能繼續裝死,反正跌至這水平再放也無甚意義了,實在想像不到港股竟有如此急回。尤其新年港股開市運續3日急跌,市場怕內地復市的震幅而拖累港股向下尋位。

  所幸的是,港股在內地開市當日尋底並單日轉向,之後一路回升至27800水平。很多人奇怪為何疫情未靖,股市卻先跑起。個人認為是市場對「已知情況」的反映。疫情已知,對內地有一段時間困擾也知悉,情緒上已穩定下來。投資是看未來,疫情總不會長期存在,所以投資人此時入市,憧憬未來疫情受控、政策出台亦是很自然的事。再者,中央變相放水、環球放水的經濟結構一直存在,游資甚多,不投資也不行。

  如上所說,受累疫情,一眾本地及中概股也大幅回落,部份如本地地產股及收息股,如新鴻基、領展、匯豐亦跌至吸引水平。那麼套回資金買這類標的看似是不錯的選擇。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偏好與取向,沒說一定要買騰訊阿里這些才算好投資。就個人而言,這類本地股價位上的確吸引,但非理想的投資標的,至少對現階段的我不是。正如我所說,投資是看前景及增長。縱使疫情對本年中國經濟的確有負面影響,但中國的經濟增長態勢是不容置疑,龐大的增長市場吸引世界各國,她們都爭相要進入中國市場賺錢為務。所以對這個最近、最大的經濟體是不可能無視的。回看歷史,香港股市騰飛正正是7、80年代香港經濟飛速發展之時,這不正是中國的寫照?

  反觀現在香港已過了經濟飛速之時,企業的增長已不如7、80年代,步入成熟期,不倒退已萬幸。可是,香港經歷了半年的社會事件,地鐵停開、學校停課、店舖破壞等,日日亂哄哄,沉重打擊了本地經濟及形象,終致最近第4季GDP錄得負增長。自2003年後金融及內地自遊行「兩頭馬車」已剩下前者在支撐了。不過屋漏兼夜雨,新型肺炎更使香港本已殘破的經濟再捱一刀,到處裁員及店舖倒閉,復甦無望之餘還要尋底。於此關鍵時刻,香港政府卻未能強力領導闖過難關,反因朽木為官而未能乘疫情趁機挽回民心,如斯碌碌無為、弱勢的政府有何能為。總總因素下,香港要團結已難,經濟提振就如空中樓閣而已。就此論之,弱勢無為的政府施政、破敗萎縮的社會經濟下,中長期而言,本地業務企業實難有表現及發展空間。投資有如種植,選好品種後,要在合適及良好的環境下,如土壤、水份、陽光和空氣種植才可茁壯成長。投資是看前景的話,價值、股價上升是建基於企業茁壯成長,多數本地股除了平之外無甚價值,以平價買入,最多只能浮浮沉沉,更甚者只會更便宜讓你買。如以收息為主,須知這類企業已是老人,跑得不快,還是老實坐著收息,最好不要對股價表現太有幻想。正是沒有了成長憧憬,必需慎選收息股。

    檢討香港經濟前境也須檢討個人部署。在股市急跌時蝕放世荗現在看來是不太好的部署,因為股價也升回來了,但不應該「事後孔明」。當時股市氣氛恐慌,很多股票都跳水得不似人形,當時我算是較重貨,承受的沖擊很大;再者新型肺炎對內房更是首當其沖。在整個組合承壓下,趁損失不多時,套回資金再部署,在當時應是較好及靈活的選擇,也減輕心理壓力。而且,我再無其他減倉、清倉之舉。也許在新年時亦知有大跌的可能,對想加倉的標的做好合適的買入計算。終乘時較低位加注更看好的2588中銀航空及3319雅生活。雖說兩者在當時也受累下跌,但我對他們的業務較了解,相信影響是暫時,長遠增長仍在,是次操作使組合更集中。另外在套出的資金中小注買入了981中芯國際,看好中美貿易戰下中國對國產芯片的發展需求,長期部署。

  

2020年1月1日 星期三

往年總結

新年肇始,沉重的2019終於過去,祝各位新年快樂、身體健康、事事如意!

總觀2019年,恆指猶如過山車,自年初約25000點升至四月的30000點,但隨著貿易戰惡化,跌至24800多點。隨著6月起本地事件影響,恆指一直都疲不能興,只在25000及27000的區間拉据。直至12月中傳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達成,單月急升二千多點至28000點水平,貢獻本年約9%的年升幅之八九。總的來說,單論恆指表現,比世界主要地區平均約2成升幅大為落後。

縱使恆指表現不甚理想,但個別板塊或個股卻甚有鑊氣,炒得不亦樂乎。在「貿易戰避險」概念下,醫藥、物管等板塊因其不受質易戰影響特性,加上有增長概念,成為資金寵兒。單就藍籌1177中國生物製藥而言,就有一倍升幅;物管如6098碧桂園服務、3319雅生活、1755新城悅等,有一倍或150%以上的升幅更是俯拾皆是。而在第4季起,一眾手機及芯片股因貿易戰緩和而發力急追,如藍籌2382 Sunny Optical Technology及2018瑞聲科技等,分別約有一倍及5成升幅,1478丘鈦科技更誇張,有190%。事後孔明的說,若年初買中其中一兩間公司股票,投資回報已經大幅跑嬴指數及不少基金。但能識於微時,逆市行舟,殊為不易。


可是,於2017及2018年表現優異、資金抱團取暖的本地公用股及一眾房產基金Reits,本年甚為失色。如2號中電、3號煤氣、66港鐵及823領展等,自本地事發,輾轉由歷史高位回落。被認為「有買貴無買錯」、「早買早享受,遲買貴幾舊」的3號煤氣及823領展,均有約2成跌幅,其他一眾收息Reits,如778置富、2778冠軍普遍亦有2至3成。說明了股票價格不會只升不跌,炒風下,豬都會飛,風停了,跌下的也是豬,沒有什麼股票是絕對安全。如作長遠投資角度,實不需於熱炒時跟著起哄。安全邊際、分段吸納方為防範風險的投資手法。事實上,以往這些公用及房產收息股估值及股價能不斷創新高,皆因香港有著非常穩定的社會環境—法律制健全、金融體系完善,更無天災戰亂,加上一群務實、有技能的人民持續努力為這片土地作出自己的貢獻,形成一種超穩定系統及環境。這種環境極有利投質、資產累積及升值。所以,本地的公用股被視為「無風險」的標的,如港鐵,收益率約2、3里,卻擁有著比世界各地同業都高的估值。然而,本地事件對以上的超穩定體系造成沉重打擊,這些板塊的估值看來很難完全修復如昔。

事實上,從恆指成分股的分佈看,約6、7成都是中國公司。單一隻700騰訊的日交易額已是當日總成交之十分一。若以成分股代表香港經濟的話,中國公司舉足輕重,單一隻「賣外賣」的3690美團點評,市值約6000億港元,比老大哥1號長和多出一倍有餘;騰訊3萬多億市值,更是長和的十倍多。說明了中國公司的崛起是大勢所趨。投資是看前景,毋庸置疑,中國將會出現更多優秀及具成長性的企業,中國企業必會是現今投資的爆發點,諸如MSCI等國外指數都再加A股的比重。今年香港榮膺全球IPO集資王,當中阿里出力不少。可見現今香港的金融地位,少不了中國的貢獻,香港經濟亦少不了金融的貢獻。自晚清以來,中國一直對香港有不同形式的貢獻,諸如人才、資金、勞動力在百多年來不斷輸入香港,補充了香港發展所需的資金及勞動力,諸如首富李嘉誠、李兆基等都是從中國內地來港創業,為香港創下不少燴炙人口的商業神話。香港長期以來一直擔當著中外的橋樑,如韓戰時的轉口港貿易,並從中發展起來。如果說英國對香港的近代發展有巨大影響,英國為香港建成大船及碼頭的話,那麼中國就為香港的飛躍提供適切的燃料,香港的成功實有中國的貢獻在其中。有言「新加坡的經濟腹地在東南亞,香港的經濟腹地則在中國」,一針見血指出香港的價值就在於中國在世界上的價值。不論你喜不喜歡,這是一個需要尊重的現實。

過往筆者多從股息率作選股準則。而2019年筆者投資組合多配備了內地業務為主的公司,如1883中信國際電訊、3319雅生活、813世荗房地產、1833平安好醫生都是如按這思路配置。2588中銀航空租賃的業務比較全球化,以圖緩內地投資偏重的風險。當然,最好也加入一些美股,但資金不多,還是先優先處理好目前持股為好。在2020年,希望減少一些交易次數,以少交點學費,將重點投放於選股及持績關注持股表現,期望能從公司成長中獲得合理組合回報。


至2019年12月31日
總回報: 13.55%
恆指: 9.07%

2019年12月27日 星期五

逆市?

今日是聖誕假後的交易日,恆指大升三百多點,可是我的組合無甚表現,明顯跟不上大市節奏,有一半是跌的。最困惑的是,內房股今天都爆升,可是我幸運地買中世荗,「萬綠叢中一點紅,眾人皆升我獨跌」,實在奇怪。具體上沒有什麼策略,因持股基本面暫時不見問題,價值只會遲到,不會不到,唯持有待變。資金不到位,只好考驗耐性。

其實一直有加注本身長倉持股的打算,如2588中航租賃及3319雅生活,可是2588股價升太多,即使最近回調到77元水平,但息率只有3.1%,作為增長型收息股,現價不吸引。3319暫時於高位走區間,預測PE有約20,但總想再低一點才考慮,作估值調整及合併因素變動的安全網。還是繼續關注,畢竟資金不多。

另外少注買入一隻基本面不錯的殘股,買入均價為2.98左右,覺得跌過分了。自行粗略估值,這股平均過去3年有40-50%以上盈利增長,以2018年EPS 0.11左右計,預期2019有最少增長30%,即2019 EPS為0.11 x 1.3 = 1.43。取其過去3年平均估值PE為25,再打一成折扣即23 PE左右:

2019 - 預計合理股價: 1.43 EPS x 23 PE = 3.29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x 25 PE = 3.58

2020 - 預計合理股價: (1.43 EPS x 1.3) x 23 PE = 4.27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x 25 PE = 4.65

以2019年業績下限計,有至少一成升幅,2020更有4成多,當然數是這樣計。其他熱炒股高追不敢,看它是否能價值回歸。最近總覺買什麼跌什麼,希望只是巧合吧。。。


總帳面回報: 11.96%
恆指: 9.21%

2019年12月21日 星期六

無題

  自從大市上星期有突破後,組合表現一直都跟不上,甚至可說是跑得比大市更差。其中中航租賃,中信電訊,平安好醫生及雅生活都明顯回落,只有內房是慢牛升。雅生活回落是很早的事了;但中航卻衝高83元不成,夾著MAX737消息而回落;中信就低位大幅反彈後自由落體,幾乎蒸發之前升幅,照理前段日子因國家主席訪澳,澳門股熱炒,但中信電訊一如弱勢,只是稍作勃起。有著6.8里息,估值低及大灣區數據中心概念,股價就是升不起,實在莫名奇妙。平安好醫生可能隨著新經濟熱退卻,資金追逐舊經濟股而回落。

  大市現時是追落後,如長建長和,甚至石油股也開始拉升,這些股長期落後大市,估值便宜,修復估值也會有一輪升勢。再者部分是指數股,如中國移動,建行等,在指數收復的效應下也會拉升一段。可是要期待這些股未來大升是緣木求魚。這些舊經濟股有很多是指數股,部份體量大,如中石油,匯豐,高增長期已過,業務已相當成熟,難再有大幅增長,股價上升只是資金輪動、估值修復及追落後而已。如前所說,資金市下,指數上升不再單依重經濟表現,而是資金泛濫向股市流動的現象,但非以往雞犬皆升。業績好的,估值股價都節節上升;業績一般或差的,則長期無甚表現或低殘。所以常有指數大升但不少股票都不太拉升,這可解釋為資金集中流向好股票,好股票估值和股價都處在高水平,「好股貴,衰股廢」的現象應該長期持續。

  常有人言內房地雷處處,但對投資而言,了解、學習是風險最堅實的護盾。 最近參看多間內房的銷售數字,盈利指標,負債水平及估值,一面學習一面尋找機會。得出看法是:求增長的,銷售數字要位列全國頭數位,或中型的內房,有著一千億左右的銷售數字,負債在中高等水平。用意為銷售數字高利潤自然較多,在行業集中度開始提高的環境下,強者恆強;而中型又有一定銷售金額的內房可以有較大的增長,同時因規模不大,不易成為國家目標;因要賣多樓要多投地,是需要較高一點負債換取銷售。二是只求穩定增長,講求派息率,低負債,健康負債表。這類內房多傾向中小型,有一定發展但不致高負債,所以能有盈利及現金流支持增加派息。個人暫時傾向前者,所以選擇813。可是這股慢牛得很,整個10-12月都在保力加通道中軸之上區間行走,沒太多一眾內房的暴升,這也是好事,慢牛走得長。

  曾買入了一間小電商股,最近半年業績表面看盈利同比增長64%,但扣除上期一次性上市費用及匯率後,增長只有30%左右,增速令人擔憂,對應約50倍的市盈率,股價已不能支撐。我雖買入不多但買入價不低。正考慮要否暫時離場再觀望下份業績時,公司突減每手股份數目,聯想到這一期公司因較多的投資,由淨現金變為淨負債,現金不足,大有向股東配股及供股要約的可能,如真是這樣股價又要殺一波。為此少蝕下放出此股再行觀望。果然隨後公司亦交代減每手股數是為集資準備,一身冷汗。。。

  

2019年12月15日 星期日

希望

水調歌頭·送章德茂大卿使虜

不見南師久,漫說北群空。當場只手,畢竟還我萬夫雄。

自笑堂堂漢使,得似洋洋河水,依舊只流東?

堯之都,舜之壤,禹之封。於中應有,一個半個恥臣戎,

萬里腥膻如許,千古英靈安在,磅礴幾時通?

胡運何須問,赫日自當中。

2019年12月14日 星期六

Happy Friday?

  這一星期的港股實在是出人意表,原本預期市場因靜待美國會否於本月15號徵收中國關稅而保持觀望。的確在星期一、二大市只有數十點升跌,但星期三似乎有「聰明錢」偷步入市買貨了,直至昨日因中美貿談達成協議而大升約700點,這星期已升了1200點之多,幾見27700點。這一波雖說可預期,但不料到在這時點出現,本來想在升前搭一下順風車也不可能了。再者英國大選底定,困擾英國3年的脫歐問題似乎也有曙光,大家都欣喜若狂,市場立呈risk-on mode,相當樂觀。人們急不及待爭相入市,要貨不要錢,股市大熱起來。可是,真的很樂觀到要搶入市嗎?

  關於對港股影響最大的中美貿談。雖說第一階段可說已達成,但要考慮到執行問題,美國會因中方執行問題再度提出如收關稅的懲罰?而且,第一階段已拖了年半之多,下一輪協議看來亦不是很易解決。本港事件看來雖已緩和,但來年經濟已打定輸數。雖常說要樂觀,但市場亦已price-in這些樂觀因素,單就貿談(還可能有其他變數)在升逾一千多點追熱炒貨,隨時有炒車、接火捧的風險。畢竟這是資金市,忽升忽跌。

  樂觀不是盲目,在考慮到風險的同時,亦要做功課把握機會,如劉玄德說:機會豈有盡乎?有見本地經濟應有一段困難時間,君子不立危牆,故減持涉及較多本地業務的比重。日前趁反彈有些許利潤時全清了新世界17,增持現金,再一部份加注中信國際電訊1883。1883有大半業務在澳門,香港影響不算太大,而且國家力主發展澳門,基建如電訊5G之類必不能少。1883股價又到了近期低位,RSI也到30多呈超賣水平,又有近7里息,於是買入,作長遠收息持倉。不期星期5趕及小升勢,十分感恩。

  以前曾買過內房股碧桂園,有見及中央要穩經濟,內房是國家賴以維持經濟穩定增長的產業。因內房會派生出一系列產業,如電工、運輸、基建等,更重要是融資投資,與國家利益高度一致。再者中美貿易問題非短期,穩增長引擎更少不了內房。雖說有什麼「住房不炒」及「債重會執笠」之類的問題,但總體上只要不過熱,國家不傾向大力打壓。說內房債重不差,如融創中國總負債達9000億人民幣,淨負債比率1100%,真是聽到也腳軟。但對應其龐大的土地儲備、資產,及5000多億人民幣的年合同銷售額(約香港特區政府一年的總收入),其實並不誇張。再者這些內房估值低得可憐,大多只有5-9PE,不少也肯派6-10里股息,就算不理估值股價不升,股息也是袋袋平安,港股不也是有很多賺息輸價的股票嗎?當然,你很怕的也可不買,也可以買個別也有銷售數字強、負債較低的。世荗房地產813至11月的合約銷售也有2277億人民幣,按年增長46%,全國第9位;負債也只有400%,處同行較低水平,質地不錯,股價一直是上升勢頭。所以幾日前買入一點小注。

  5G亦是來年的話題,曾想買入一點建倉,但瑞聲2018、舜宇2382已升很多,高追水位不多,回調吃虧不少,而且它們的預期PE也有28-30多並不低。比亞迪電子PE只有18倍,雖不預期有2382的高PE,亦可跟進一下。但昨日整個板塊好似好消息出貨,資金流出,285也升了不少,待定觀察。

倉位回報記錄如下:          2019年帳面     2019年(包括是年股息)
813   - 世茂房地產                0.00%                0.00%
1833 - 平安好醫生                9.71%                0.00%
1883 - 中信國際電訊            3.96%                8.39%
2588 - 中銀航空租賃            32.30%              36.13%
3319 - 雅生活服務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2.58%              22.58%

總帳面回報: 14.14%
恆指            : 10.18%